Good Luck To You!

熊猫体育中国官网-杨瀚森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会是开拓者长期计划

西甲 6℃ 0

  3

  敏捷学习:颠覆传统 收效深远

  创新项目 从中国到全球

  2013 年,“敏捷学习项目”已在中国区循序渐进地开展了两年,广泛的传播度和极高的认同度使它受到了亚太区企业高层和伊顿企业大学全球总部的关注。全球总部校长将这个项目介绍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沈彤校长也曾多次向高层们演示“敏捷学习项目”的课件。它的特点、效果、意义渐渐在整个公司范围内传播开来。

  同年,沈彤校长被晋升为伊顿大学亚太区负责人(校长),“敏捷学习项目”跟随她一起走近了亚太各国的员工们,走向全世界。2013 年7 月,邮件学习被引入亚太区;2013年9 月,漫画学习在整个亚太区得到推广,随后,“邮件学习”和“漫画学习”双双被排入欧洲区项目发布计划。短短几年,它以中国区HR 部门为起点,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地球。“敏捷学习项目”成为伊顿公司内首个由中国走向全球的创新项目,这是一种突破。

  “正是‘敏捷学习’的成长带来了伊顿大学中国区员工的成长,包括我本人。”谈到项目顺利“跨出国门”,沈彤校长无限感慨。此结果证明了项目的普适性,这一特点与项目创建时的初衷形成了良好的对接。作为一个“倡导全员自主学习”的项目,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灵敏度高、包容性强、受众广的项目,能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调整,以符合更多人的学习需求。沈彤校长反复强调的“成长”即包含了这样的深意,“项目被高层们重视、在更大的区域内得到实施,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结果。相应的,我们早就在积极着手更新、改变它的细节,使其更符合其他区域的情况和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一结果到达另一个更远的结果。”

  “全面打造学习型组织”,这便是“更远”的结果。“敏捷学习项目”当初的设计完全是按照中国区的员工特点、企业发展状况来进行的,其中有许多亲切的“中国元素”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今它走向海外,要想深入人心,必须先入乡随俗,使内容符合中国以外地区的文化、习惯、语言,才能负担起传输知识的使命。

  2013 年4 月,伊顿大学的员工们开始了“邮件学习”和“漫画学习”的英文版制作,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人物名称国际化:邮件学习中的动画人物:卢冬生、李心蕾、雷子;漫画学习中的老王、小王等等都踏上了“全球之旅”,那么他们也拥有了各自的英文名字,比如,李心蕾名为Lisa,这能让异国他乡的人们更容易记住他们。

  ?语言表述更西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中西方在语序、句式组织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幽默感的表现方式也不同,英文版的“敏捷学习项目”在人物语言上做出了较大改动,让他们的对白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逻辑。

  ?人文背景广义化:从中国区走向全球,“ 敏捷学习项目”的兼容性变得更强,它的内容要让更多人产生共鸣,尤其是动画和漫画展示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的场景需要具有普遍性,故事内容中使用的所有元素在任何区域都不能是消极的(比如有些手势在某些文化背景中表达一种不礼貌、不尊重的态度。)。为此项目组特地邀请了两位印度籍的伊顿大学亚太区员工加入,并经常咨询伊顿全球总部的其他同事,帮助项目能容于任何一种文化,使其拥有“全球风范”。

  更新思维方式 习惯新的“习惯”

  在“敏捷学习项目”被越来越多的员工认知、了解、运用的过程中,它实现了以“短平快”的方式输送知识,为员工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的目标,除了这些直接可见的结果,它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两个“创举”:

  ?改变了员工的学习习惯

  ?2014 年,3342 位中国区员工参与了“员工学习现状调研”,调研结果显示24% 的人认为漫画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18%的人认为邮件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14% 的员工认为移动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综合来看,半数以上的参调人员认为“敏捷学习项目”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图1)

  ?图2 和图3 分别是2011 年“员工学习现状调研”结果和2014 年“员工学习现状调研”结果:

  图表显示:2011 年,61% 的员工认为1――2 小时是最可接受的培训时长;2014 年,42% 的参调者选择最可接受的培训时长为1――2 小时,32% 的员工参调者的选择为45分钟,即近三分之二的参调者接受学习时间在2 小时以内的学习机会。

  从“敏捷学习项目”开展至今的几年中,员工们越来越期待“短平快”的学习机会,他们从只接受课堂培训转变为愿意接触更多元化的学习方案。

  ?推广“学习与发展”的思维方式

  在2011 年之前,伊顿公司内部许多人员认为企业大学的职责只是“培训”,“学习与发展”是培训的变体。“敏捷学习项目”的出现慢慢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它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课堂学习以外的广阔天地,从大家的反馈来看(图4、图5),他们不仅接受和认可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把关注点从单一的‘培训’转移到含义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学习’上去”。

  许多部门纷纷借鉴“敏捷学习”的形式,将其运用到部门的研讨会,甚至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比如,人力资源招聘部门,就在校园招聘活动中使用“邮件学习”和“漫画学习”的形式,用“短平快”的呈现方式来吸引求职者、让观者自行寻找包含于有趣形式内的信息、易于发现的亮点。这样的运用超越了对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找到了形式背后的规律和主导思想, 结合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特点,创造了与“敏捷学习”形似却不雷同的独特工作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育中常被提及的经典理念。传授知识,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一种学习理念,引领出全新的工作方式,“敏捷学习项目”在“鱼”和“渔”的不同层面实现了自身价值。作为项目的创建者和主要推动者,伊顿大学中国区的员工们的职责也越来越被人理解:他们是培训的组织者,更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我们,员工得以学到更多知识、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职责;更重要的是,企业全体人员都能重视学习、培养热爱学习之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这是我们的事业和心愿。

杨瀚森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会是开拓者长期计划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项目组成员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如果我们站在办公室门口,拿着写有知识的卡片,向过往的每一位员工发放,这算不算“敏捷学习”的又一种形式呢?

  “碎片化内容、简单的工具、常见的渠道……这其中的确包含了‘敏捷学习’的诸多特性,其实这个想法点明了‘敏捷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形式永远为了学习的目标服务。”

  世界已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进程,未来的世界会比当下更强调事物的综合性、包容性。作为一种“灵敏”的学习方式,“敏捷学习项目”在知识的兼容并蓄、传送知识的及时性方面让人有极大的期待。当然,它作为“全面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助推器,还有许多值得反复思索和推敲之处。

  ?知识的传承

  信息量大、零散、难以被留下深刻印象,是“碎片化信息”具有的特点。“敏捷学习”强调学习的便捷和灵活,同时希望学习者能进行一种深刻的学习,而不仅仅只是进行一种碎片知识的“采集”。针对这一点,伊顿大学已将每一期内容上传至自己的网站,形成资源的储存与备份。当员工想回顾学习内容时候,便能很方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同时,这些资源也将是企业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可以永久的传递下去。

  ?新型技术的弊端

  随着新型技术层出不穷,“ 敏捷学习项目”在知识传输上越来越能发挥“短平快”的特点,“敏捷学习”也因此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利用新型技术的优势时,也必须关注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弊端,比如频繁观看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对人的视力、身心均会有一定损害;另外,当使用的工具和渠道越来越多之时,如何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学习效果的跟踪

  “我的学习我做主”,这是“自主学习”的精髓,即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每个人都建立起“我要学习”的意识。“敏捷学习项目”的主体是员工,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最终是要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次数,甚至决定学或不学,这也是“敏捷学习项目”至今难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原因。然而让全员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找到一个恰当而直观的方法来评估项目的有效性,无论对项目建设本身,还是员工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型组织的打造都是极为有意义的。

  在“敏捷学习项目”创建之初,它被赋予的期待便不仅仅只是其自身的成功,它始终与整个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大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大前提注定了它的开展过程、成效、影响力都将是不平凡的:它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渠道和制作方式,刷新企业员工们对“学习与发展”的认知;远赴海外,开中国本土创新项目推向总部的先河,并收获无数“点赞”。然而照亮这一切不平凡之举的,是一个朴素却坚定的决心:

  “为实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学无止境,思索不止;心愿不灭,道阻且长。任何一种工具、方式、渠道都不是绝对正确而完美的,我们都要在求索中勇于变化、完善自身,这才是学习的意义;“敏捷学习项目”也将继续在达成组织目标的道路上直面挑战,随时准备改进、改变,甚至颠覆,这才是它真正的“不寻常”之处。

  注:本文系智享会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并注明来源,谢谢!

  关于智享会

  人力资源智享会(HREC)是中国广具影响力的,面向中国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士的会员制组织。截至2015年6月,智享会的付费会员企业超过2,100家,汇聚了大量世界500强、福布斯2000强及本土领先的上市企业。

  手指划了那么久的屏幕有点酸吧,去下面的“按摩区域”按按摩吧。

  ↓↓↓

人力资源智享会

杨瀚森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会是开拓者长期计划

高端HR会员制组织

微信号:HRECChina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