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体育全站-争分夺秒!拜仁为穆西亚拉安排了私人医
与惠州地区有独立思考和战略智慧的行业龙头同行,
一同分享有财经价值的观点和事!
如您有需要诚邀惠州各行业龙头企业合作,
请联系:hzlth2015@qq.com或18026471668。
一位创始型企业家的性格和才能,将最终决定这家企业的所有个性;腾讯从气质和灵魂的意义上,只属于马化腾。
在互联网这个喧嚣的大舞台,腾讯和马化腾一样安静,他们专注于业务,保持谨言慎行。
4月5日,是腾讯的历史时刻。那一天,腾讯股价上涨1.6%,市值达到2790亿美元,超越美国富国银行,成为全球第十大市值公司。
50万起步,不到20年,46岁依然面带羞涩的马化腾,怎么就安静地强大成了这样子?
没有舍我其谁的强悍与霸气,没有改天换地的豪言和壮语,不指点江山,也不激扬文字,甚至没有高谈阔论、长袖善舞,一呼百应的领袖气质;腾讯的奇迹是怎么创造的?以下这些或许就是答案。
-
01
-
1986年,还在上初三的马化腾静静地坐在天文望远镜前,守候76年一遇的哈雷彗星的再现;他是深圳中学天文兴趣小组的成员,这也是他唯一参加的课外兴趣小组。
高考的时候,马化腾以739分考入了深圳大学,但深大并没有他最感兴趣的天文系;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进入了电子工程系的计算机专业。
据马化腾的大学班主任回忆:“作为班主任,我每周要到宿舍巡视一次,每次去都会看到马他在看书或者做计算机操作;有一次,他在交上机的实验报告搞了一点小创意,他用软件为自己的‘马’姓设计了一个奔腾形状的字体,看上去很漂亮,然后又在后面手写了‘化腾’两个字。理工科学生很少有这样的创意,这让我直到现在都印象很深。”
不仅是大学班主任,马化腾曾经的中学、大学同学都认为,这样羞涩、文静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呢?就连马化腾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未来将创建一个“大企业”。
-
02
-
关于马化腾和伙伴们艰苦奋斗的故事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迹包括:
?早年做软件外包时,马化腾曾长期隐瞒总经理的身份,“伪装”成普通“工程师”,以至于客户拉着他下属的手说:“马总你好,欢迎欢迎!”
?OICQ时期,马化腾一边到处借钱,一边挑灯夜战改进产品,甚至以“女生”头像陪聊,洞察用户需求。
?决定到第一届高交会融资后,马化腾连续熬夜,把商业计划书改了60多个版本,然后亲自上阵,顶着冷眼与嘲笑,跑遍每一个展台。这期间,他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平躺在床上举着笔记本电脑争分夺秒。
?第二次融资前的断粮之危间,一位同事一早去找马化腾签字,发现他蓬头垢面,憔悴万分。后来得知,那一夜,他独自一人留在了办公室。
?QQ邮箱刚出来很不顺,张小龙也没办法, 马化腾亲自参与为期近两年的改进,期间QQ邮箱作了400多项改进,近300项是他亲自搞定的。
?微信刚出来时,马化腾天天在线上,“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下属经常在凌晨三、四点,接到他具体到某个符号的改良建议。
至今,腾讯的产品他还是依然亲自把关。
现在,似乎大家都不怎么谈艰苦奋斗了;但即便不艰苦,奋斗依然是需要的。还是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03
-
OICQ一出来就很受欢迎,用户呈几何级疯狂增长;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带给腾讯和马化腾的只是麻烦:费钱却不挣钱。
因为采取免费模式,又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OICQ用户的增长不但没带来收入,而且不断加重运营负担。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马化腾只得和伙伴们通过做外包项目来养活QICQ,曲线救国;再接着拿到风险资本时,如何挣钱依然是头等大事。
当时的资本不像今天,那时大家都还很落后;讲究做生意要利润,这让腾讯始终在自力更生。
于是,在拿到投资的半年内,腾讯就推出了无线增值应用业务;之后又继续居安思危,推出会员制、QQ秀、QQ商场等……
2001年,腾讯成了中国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同于今天的一些圈钱高手:投资人一断奶,就可能从估值百亿跌到无法生存。
-
04
-
19年干成全球第十大,这速度少人能及;而这速度来自稳扎稳打的支撑。
即使后来粮草稍足,马化腾虽心有宏伟,但也是先从容易做、有把握、见效快的开始,以战养战,稳中求进。
马化腾的扩张策略,是先将这个业务做起来,需要其他业务养,等它成熟后再养别的业务;遇到激进的提议,他的回答是:“我们的希望是稳,长期健康的成长,不一定冲得太高,慢慢走。”
稳中求进的核心策略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包括在人事安排上,马化腾也是稳中求进的类型,现任腾讯总裁刘炽平便是最好的例子:
刘炽平因协助腾讯上市与马化腾相熟,他先是做了腾讯的首席战略投资官;考察了一年后才被任命为总裁,对比一些大公司常常空降陌生大总裁,这显然更具稳定性。
结合自己的经历,马化腾建议创业者:
不能指望说要做10亿或多少亿,如果我们当初这样想早就死了;事情都是一点点细致做出来的,一定把目标放到最低,过完这关再说。
创业中,大多数人都会面临各种小坎,很多人都会分心、贪婪,然后落后;他们贪他们的,等你埋头过完自己的坎,你就会跑到他们前面去了。
-
05
-
创新大致上分两种:一是发明、颠覆式的原始创新;一是渐进式的改良创新。
腾讯是后发制人的典型。有一个大致的共识是:很多业务、产品都从模仿甚至抄袭开始,但最终却成了行业的领导者,靠的是改良创新的大本领。
改良往往是踩在别人的肩膀前进,时常会被质疑为抄袭。乔布斯曾解释过这件事:“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我们从不为窃取奇思妙想而感到羞愧”,乔布斯的这个“偷”应该就是改良。
今天,在腾讯的成功面前,大家都应认识到:
改良也是创新,也有巨大价值;甚至改良也能颠覆,甚至还是原创的“母亲”。
一旦投入到改良的追求中,改良的过程会为原创催生机会、厘清方向,而改良获得的“成果”,则有助于把机会化为现实。
对绝大多数创业创新者而言,也只有通过更容易上手的改良去累积创新的经验和成果,才会有条件去挑战更高门槛的原创;改良的关键,是多看、多学习、多思辨,然后再消化、吸收、模仿、借鉴、超越,直到原创。
马化腾在这方面是大师中的大师。至今,他依然一有时间就泡在网上,研究别人的改良和原创。
-
06
-
-
06
-
人们往往以厚积薄发形容那些根基扎实的集大成者,这是错误的形容;很多真正的集大成者,都不是薄发,而是厚积之后,必须爆发,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
马化腾坚信,网络价值的总和会随着网络用户数以平方的速度增长,在网络经济中,成功是自我增强的,遵循的是回报递增原理。
这是稳中求进的腾讯,不断在众多领域悄然称雄的关键;如果没有稳,快起来容易出问题,如果没有平方的速度增长,稳也就没啥意思。
纵观历史,很多伟大的企业,都不是起跑最快最风光;而是起初走得慢、走得难,但却走得稳、走得好;过完难坎走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大爆发。
赢回过去那么多年的本;且这种赢往往赢得更久、更大。
赢的原因,是前面的根基打得好打得稳。这个根基,不光是业务、资本;更包括团队、人才、管理,以及成为一个伟大公司的其他必须。
-
07
-
马化腾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感。当腾讯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时,他就曾公开说:“心里相当不安”;今天,快要站在3000亿美金的门槛时,想必他更是如履薄冰了。
这不只是高处不胜寒,更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退可能就再难翻身;马化腾说:一个公司大了、成功了,就会有自满、安逸的情绪,会内斗;因而,他身体力行,把危机感往下传递,用对危机的预演和预防,防止危机的发生。
微信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化腾曾多次说过:如果微信不是腾讯做出来,是在另外一个公司的话,他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为了不被别人打败,腾讯只有不断自己打自己。
为了自己打自己,腾讯还大搞内部PK制。
手机QQ和微信,WXG(微信事业群)和SNG(社交网络事业群)是内部PK;做微信时,同时成立几个团队,用不同方法往上打,也是内部PK。甚至,这种内部PK还被各事业群应用到各环节。
-
08
-
马化腾是安静的;安静,是他的力量。
除了行业内的重量级活动,他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即便出现,也没有舍我其谁的霸气,改天换地的壮语,不指点江山,不激扬文字,轻言细语的只是行业、企业、产品和服务之内的事。
包括与同行一起相处时,他也是谨言慎行。心直口快的马云曾公开说过,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却被打烂了,批评腾讯的收购;在面对“怎么看阿里?”、“怎么评价马云?”这些问题时,他都以“不评论同行”为由绕开,非要说点什么,那也是“其实我们私交非常好”。
定见、定力、倾听,都离不开一个静字。
在互联网这个喧嚣的大舞台,腾讯和马化腾一样安静;他们专注于业务、保持慎言谨行,除了青涩时期的“3Q”大战,很少与同行针锋相对,也不会主动讨论高低,炫耀力量。
-
09
-
在腾讯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了马化腾团队所形成的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可以将之概括为“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第一种武器:产品极简主义。
?第二种武器:用户驱动战略。
?第三种武器:内部赛马机制。
?第四种武器:试错迭代策略。
?第五种武器:生态养成模式。
?第六种武器:资本整合能力。
?第七种武器:专注创业初心。
一位创始型企业家的性格和才能,将最终决定这家企业的所有个性;腾讯从气质和灵魂的意义上,只属于马化腾。
【声明:部分图文经本人专业加工,无意侵权,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惠州龍頭會” 分享企业家经营智慧!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